齿轮的激光热处理技术 二维码
30
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齿轮激光热处理的研究,同时研制了多种激光热处理装备,现已成为一项实用并极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。 作为一种新型的表面强化技术,齿轮激光热处理克服了传统热处理的缺点,获得了理想的硬度和硬化层分布,耐磨性大幅度提高,使用寿命延长,淬火畸变微小,齿轮精度等级不受影响,齿面不需要研磨,可以代替渗碳、渗氮等表面化学热处理和感应热处理等传统工艺,生产成本低,生产效率高,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船舶、风能发电、冶金、矿山及工程车辆等多种行业各类齿轮的表面硬化处理,尤其适合大型和特种齿轮的热处理,最大直径达3m以上。 1.激光淬火技术 激光淬火是以高能量密度(103~108W/cm2)的激光束快速照射零件表面,使其硬化层部位瞬间吸收光能立即转化为热能,使激光作用区温度急剧上升达到材料的相变点以上,形成奥氏体,此时零件基体呈冷态,与加热区之间有极高的温度梯度,一旦停止激光照射,其加热区因急冷而发生直冷淬火,使金属表面的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。而这种马氏体组织十分细小,具有比常规淬火更高的组织缺陷密度。由于冷速极快(104~109℃/s),碳原子来不及扩散,因此马氏体含碳量较高,残留奥氏体也获得较高的位错密度,使材料具有畸变强化效果,从而显著提高了零件表面的耐磨性。同时,硬化层内残留有相当大的压应力,又显著增加了零件表面的疲劳强度。利用这些特点对齿轮表面实施激光淬火,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。 2.激光淬火工艺 (1)激光淬火工艺参数 激光淬火的硬化指标主要是硬化层深度、宽度和硬度。影响上述指标的基本工艺参数是:作用在工件表面上光斑尺寸d(mm),激光器输出功率N(W),扫描速度V(即工件移动速度,mm/min),其次还有材料对光的吸收率。此外,也有直接将功率密度P(W/cm2)作为控制工艺的参数。激光硬化层深度(δ)∝激光功率P/扫描速度V,光斑尺寸d。因此,在制定激光淬火工艺参数时,首先应确定激光功率、光斑尺寸和扫描速度。 (2)齿轮激光淬火的扫描方式 主要有两种:一是周向连续扫描,即齿轮连续转动,激光束轴向移动,在齿面上形成螺旋形间隔硬化带,适合于中、小模数(5mm以下)齿轮;二是轴向分齿扫描,即激光沿齿轮做轴向往复运动,齿轮轮齿同一侧的扫描工作完成后,激光束移到另一选定位置,重复上述运动。适合于中、大模数齿轮。
|